翻滾吧!布袋戲。for沓~大俠還是要會翻滾啊

1.如果你是60cm左右布袋戲大偶的愛好者,也許你不應該看這一篇^^

2.如果你想看近年布袋戲大偶有多大尊,可以去松山機場1F(背對門左邊走到底)全家便利商店那邊,有放一尊一頁書&素還真。...真的是甩不動的阿我可以體會操偶師的辛苦。

3.以下是布袋戲老古板觀眾的小碎念罷了~好想念可翻滾的操偶師拋接時代啊



....這幾年不但電視螢幕尺寸放大,DVD化的布袋戲偶尺寸也跟著放大,衣飾雕花可以在16:9的電視看的清清楚楚。而且拍攝角度、呈現場景也突破舞臺平視的限制、水裡來的蛟龍天上晃的掠鳥都可以拍出來。

....雖然走向高科技的細緻微雕之美挺不錯,但有天舊片還沒看完的沓看到 聖影v.s魔空 http://youtu.be/pK1Mb5LBukQ 造天筆用同位置翻滾+剪接換裝的片段,我才發現
....天啊!我好幾年沒看到布袋戲偶被拋在空中轉圈了!! 而且這個拋接剪接一定是拋了幾多次才能剪接在一起的→處理/發想/實現這個片段的都是高手啊!!

(沉思)...我看布袋戲,到底是為了看人類高手獻技,還是為了欣賞戲偶無暇的美麗?

因為約西元2000年後,一尊偶發展至將近 60cm,考量至臺灣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,計算操偶師的臂長與臂力,確實需要捨棄拋接表演;

不過優點是:戲偶放大可裝入新開發的關節,讓動作可以更擬人化。偶頭也可以更加無暇,美的跟萬中選一的偶像明星一樣,五官賞心悅目。在愛看花美男美少女追星族、花錢不手軟的偶像粉絲族群、收藏家之間一定可以有所回響。

我相信在海內外的收藏家眼中,60CM的大偶不但有特色、精緻美麗,有收藏價值

現在的布袋戲劇集讓精緻大偶可以走路逛街、電腦特效也讓收藏家、電腦特效家心花朵朵開吧,而且大偶也走出跟傳統的布袋戲不一樣的路,可以養活一票各式各樣工作人員(電腦特效師、操偶師等等)大偶也變成特殊創意產業,這樣突破傳統我還挺佩服的,也衷心為布袋戲發展獻上祝福。



只是我再也不看新片了~,因為會睡著XD

我這個從10年前27CM開始看的布袋戲觀眾真的看大偶劇看到昏昏沉沉,節奏太遲鈍了...好累喔!

(笑)不過我個人情況是不追星的,所以對我來說,看布袋戲的本意是看魔術表演一樣,我喜歡看"技術",不是看"道具"。 

舉例來說:我會想看魔術師用巧手變鴿子戲法,不會想看魔術師把孔雀改造成遊隼;魔術師的道具是選小巧又能凸顯魔術師"手巧"的鴿子,表演讓孔雀像老鷹一樣飛,我就直接去看老鷹的道理。

所以演變的三尺偶,對我來說武戲"肉身太擬人",轉頭搓腳扭個腰,揮精美的武器再後製特效,這路線我卻更喜歡看真人武打港片。

我想要看以視覺錯位技巧、傳統技藝拋接戲,表達出的 "華人武俠定義的武功高強=肉身鍛鍊到輕功高強又很會翻跟斗(雜耍技)"的武戲,才有「啊!大俠」的感覺。可是,而今我必須去看野台戲或翻舊片看當年18吋偶的劇情才看得到?

啊,難怪劇情一樣精采,我就是不太看新片,原來是這樣嗎!!! (驚)

我想,也許戲偶在製作、操作上應該有最吉祥的尺寸 (拿出墨規箴言來看)。

其實我只是個口味古板的觀眾罷了XD (這我承認)

----

衍生閱讀:
古久布袋戲有種角色類型叫「下七腳」,好像已經因時代衍替而消失了 ( http://content.edu.tw/local/tainan/kunhwa/ten3.htm )
但是我這個時代的高學歷肉食女+女社長的煙蘿(神魔布袋戲),






或是七逃後輩人(http://youtu.be/CSL6GPN8Ol4 天宇布袋戲)都是20世紀新生的布袋戲形象喔?

角色種類跟語言一樣,都是活的啊!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as if in a dream.文字檔(已校對)下載&部分翻譯

回覆_腐女的奮進_留言^^

(求翻譯) 鬼畜眼鏡抱枕小冊X3_ M克哉 + N克哉 +本多&片桐